书法欣赏

毛泽东趣解“毛泽东”的姓、名、字、号

浏览(2437)时间:2012-01-17

毛泽东趣解“毛泽东”的姓、名、字、号

 

   “毛泽东”是正名。“泽东”二字蕴涵着“泽被东方,光照中国”之意。


      “咏芝”、“润芝”、“润之”、“润”均系毛泽东的字。字,又称表字。《礼记·檀弓上》载:“幼名,冠字”。注疏说:“名以名质,生若无名,不可分别,故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初名也。冠字者,人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这里说的是周朝人的礼仪,后来礼节简化了,往往名与字一块起,但称呼别人用表字,以示尊敬却流传下来。名与字,有着密切的关系,颜之推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与字,互相联系、相互补充,或者相反相成,或形体结构、内容互相关联,或表示仰慕、寄托抱负,或寄寓长辈期望等。命名表字,是中华传统姓名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到了明清时代发展到极其精致巧妙的地步。毛泽东,字润之(一作润芝),体现了互相联系、相互补充,又寄寓了志向、抱负。泽,本指众水聚汇之处,又引伸为雨露、恩德、恩泽。润,指滋润、沾惠,又引伸为潮湿、雨水。在当时,古老的东方文明大国,正处于多灾多难的水深火热之中,被西方称为东亚病夫、东方睡狮。毛泽东的朋友、同事们,呼润之表尊敬。毛泽东有时发表文章,也用润之作笔名,有时简署为“润”。

    “毛泽东”这三个顶天立地、传遍全球的汉字,是毛主席的正名。姓名,毛泽东,此外,他还有乳名、字、号、笔名、化名。

      湖南韶山毛氏,据考证是周文王之子毛伯郑的后裔。元末明初,毛太华曾跟随朱元璋起义,从江西辗转来到湖南湘乡绯柴桥,其子毛清一、毛清四迁移到了湘潭韶山,自毛太华第七代孙修族谱。

      毛泽东曾认为自己的姓氏“毛”是一个反手。早在井冈山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谶语说:“八牛闯天下,反手定乾坤”,“八牛”合写为“朱”,“手”字反写则为“毛”,是说朱德和毛泽东不可分,他们联手要为工农打天下。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雄视千古、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雪》,在重庆的文艺界掀起了一场空前热烈的讨论。谈判间隙,当时重庆文艺界的名流邀请毛泽东做了一次演讲。

      演讲后,有人问毛泽东:“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

      毛泽东睿智地回答:“国共两党的矛盾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利益的矛盾。至于我和蒋先生嘛……蒋先生的‘蒋’字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一棵草,他不过是一个‘草头将军’而已。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脚的‘毛’字,而是一个反手。”(《毛泽东的人际艺术》,第4页。)

      说完发出自信豪迈的笑声,意思是战胜蒋介石“易如反掌”,应了反手毛字的喻意。这一对姓氏即兴的随意解说,既风趣诙谐,又表达了毛泽东对共产党必胜的坚强信念。

      “子任”是毛泽东1910年在东山小学读书时用的别号,意思是决心以救国救民为自己的崇高责任和使命。当时毛泽东很尊崇梁启超,梁启超的别号为“梁任公”,所以“子任”的别号也受到“任公”别号的启发。

      毛泽东还用过一个化名,即“李德胜”,这是他年撤离延安,尔后转战陕北时用的代号。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待机歼灭敌人,当时党中央撤出了延安。放弃延安意味着将来解放全中国。“李德胜”是“离得胜”的谐音,同时含有“正义之师,理应得胜”的寓意,预示着全国解放时刻的到来的深刻意蕴。

      建国前夕,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见一位外宾,外宾问他怎么有“毛泽东”和“毛润之”两个名字。毛泽东幽默地笑道:“我还有第三个名字,你们不知道。”

      毛泽东的第三个名字就是“毛石山”。最初这是他的乳名,当时叫石头、石三,或石三伢子,长大后,他改成同样富于象征意义的“石山”。

      1951年2月的一天,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归来向毛泽东述职。谈话间,毛泽东问道:“德怀呀,你的字是石穿吧?”彭德怀点头:“石穿。”毛泽东笑道:“我有个乳名你可知道?”彭德怀摇头。“我的乳名曰:‘石三伢子’。”彭德怀疑惑地问:“我只知道毛泽民和毛泽覃是你的两个兄弟,却不知你还有两个哥哥。”

      “我母亲生的头两个男孩子都未保住,我是她第三胎,为了保住我,外祖母领我给一块大石头磕头烧香,取名石三伢子。”毛泽东深深吸了一口烟,笑道:“你叫石穿,我叫石三伢子,我们同是两块石头嘛……”“我岂敢与主席比,”彭德怀大手一摆道,“主席是宝石,我彭德怀不过是一块冥顽不灵的顽石!”

      “我也是石头嘛。”毛泽东一挥手道,“我们两块石头,都用来打美帝国主义。我这一块扔给杜鲁门,你那一块扔给麦克阿瑟……(《彭大将军“闯宫”》,载《人民日报》(海外版),1990年10月22日。)

      “二十八画生”是毛泽东三字的演化(繁体毛泽东三字为28画),是他青年时为了寻找有志爱国青年而写“征友启事”时使用的化名,后来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时又以它作过笔名。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时候,有一天在钓鱼台国宾馆,周恩来陪尼克松散步。尼克松忽然说道:“我这次访华还有一项日程,就是向总理阁下提出一个历史问题。”在周恩来表示“一起讨论嘛”之后尼克松说:“贵国23年前的28响礼炮,在国际上引起诸多猜测,我认为他们都不得要领。这次想听听您这位开国大典总指挥的解释。”周恩来笑着说:“我想首先听听阁下的高见。”

      尼克松说:“28响礼炮,实际上是把毛泽东的名字从神州大地写上了万里蓝天。”他说,毛泽东三个字是28画,他有个笔名叫“二十八画生”,28就是毛泽东啊!周恩来说:“主席是有一个‘二十八画生’的笔名。不过,我们建国就考虑到推广简化字了。一简化,主席的名字就不是28画了。”他建议尼克松与主席会面时,亲自问问主席。但不知为什么,尼克松与毛泽东会见时没有提及此事。几年后毛泽东便与世长辞,“28”似乎变成了永久之谜。

      1942年春,谭政从江南重镇武汉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汇报工作。汇报完毕后,毛泽东亲切地问道:“你的名字谭政,一直用这个名字吗?”

      谭政回答说:“我原有个封建味很浓的名字叫世名。1927年我跑出来参加革命,就改用谭政这个名字。”

      毛泽东点头微笑着说:“不知你注意过没有,你的名字有28画,我的名字毛泽东也是28]画。”谭政不仅从未想到过自己的名字的笔画数竟然与毛泽东的名字相同,而且恐怕连自己的姓名究竟有多少笔画根本就没认真统计过。这次经毛泽东一点,倒觉得十分巧合。

      接着,毛泽东用他那特有的表情,神采飞扬,一本正经地向谭政解释道:“好哇,这28画不平常喽!你看,共产党、共产主义,这中间的‘共’字就是28画(‘共’由上‘廿’下‘八’组成)嘛!”

      谭政这才恍然大悟,会意地笑了起来,并连声说:“主席想得深,我哪里会想到这些。”

      毛泽东接着又严肃认真地指出:“我们都姓共嘛,做了共产党人,信仰共产主义,以前我写的文章,就用过‘二十八画生’的名字,别人可能会想到毛泽东三字是28画,其实我的这个名字就暗示着“共”字。‘二十八画生’——共产党的一个成员嘛。”(《毛泽东的人际艺术》,第3页。)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就是毛泽东,他善于通过自己的名、字、号来昭示自己的抱负和志向,以激励自我。他还别出心裁地寻找到自己的名字与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共产主义事业之间的神秘联系。这种智慧和能力远非常人所能企及

您浏览过的商品